<address id="r799p"></address>
    <address id="r799p"></address>

      <em id="r799p"><span id="r799p"></span></em>
      <form id="r799p"></form>
        <address id="r799p"><listing id="r799p"><nobr id="r799p"></nobr></listing></address>

          <address id="r799p"><form id="r799p"><nobr id="r799p"></nobr></form></address>
          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 聯系我們

          產品搜索

          聯系我們

          聯系人:陳經理
          電話:021-56980380
          傳真:
          手機:17321440983
          地址:上海市嘉定區翔江公路518弄D座2樓

          技術文章 / article
          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盤點16000-044胎牛血清主要的8大技術指標

          盤點16000-044胎牛血清主要的8大技術指標

          2017-10-27 瀏覽次數:1523

            目前國內16000-044胎牛血清的質量標準是2005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主要指標有以下幾點:

          16000-044胎牛血清


            1、總蛋白含量:
            16000-044胎牛血清一般范圍是30-40mg/ml,數值偏高,說明采血的牛齡偏大,不是胎牛,數值偏低,表明血清可能摻水了。
            2、pH測定:
            國產血清多半是高于7.5,而進口胎牛血清,大多低于7.5,具體原因未經過嚴格的分析,可能和牛齡有關,這也能用來初步鑒別血清的來源。
            3、血紅蛋白:
            16000-044胎牛血清的顏色會根據血紅蛋白含量的不同表現出黃色、淡黃色、橘紅色、微紅色等。細胞培養用血清的標準是血紅蛋白含量不高于20mg/dl,顏色越紅,數值越高;反之,數值越低。實際上,血紅蛋白含量的高低對血清并無直接影響。這個指標的意義在于能體現出采血過程的嚴謹規范程度,良好的操作能降低血清的溶血。
            4、內毒素:
            標準為不高于5EU/ml。內毒素是細菌破碎后細胞壁的成分,因此內毒素含量的高低可表現出采血到生產一系列過程中的無菌操作情況。目前,國產血清基本都能達到這一要求,很多進口胎牛血清內毒素含量反而更高,如HAKATA 26140,只要求不高于50EU/ml,高出我國標準10倍,即使是16000,也要10EU/ml,血清質量也未見影響??梢姡瑑榷舅睾科卟挥绊戀|量,除非含量*,預示著已經污染。
            5、微生物:
            包括細菌、霉菌、支原體、噬菌體、各類病原性病毒等。隨著國內血清廠家生產條件的改善提高,細菌、霉菌等“大型”微生物幾乎能100%控制,支原體經過0.1um過濾,大多也能清除。大腸桿菌噬菌體的污染還是比較嚴重的,主要是生產環境過程中帶入,又無法過濾,很難*清除,但對血清質量影響不大。病原性病毒,特別是BVDV,在國產血清中幾乎90%以上都存在,這類微生物是影響國產血清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進口胎牛血清中基本都控制的很好。
            6、免疫球蛋白:
            國產血清的只是定性檢測,結果也很不準確,進口的大多定量檢測。免疫球蛋白的數值能*體現出采血的時的牛齡情況,國產血清,基本都是新生牛的,血清中容易產生IgM/IgG的含量也偏高,進口胎牛血清,不含IgM/IgG的含量也較低。
            7、滲透壓:
            胎牛血清滲透壓的檢測一般采用冰點法,滲透壓摩爾濃度(mOsmol/kg):280-360之間
            8、其它:
            不管是國產還是進口血清,都是不測抗生素的(無四環素胎牛血清除外)。國外,抗生素的使用很嚴格,用量也很少,每頭奶牛的產品包括血清都可以溯源的,因此可以做到胎牛血清中不含抗生素或含量極低;國內抗生素的濫用已成為普遍現象,血清中殘留很高,對細胞培養極為不利,這也是國產血清質量差的根本原因。

          化工儀器網

          推薦收藏該企業網站
          中文字幕第三页